(资讯)广州:艾滋病感染率升至7.4%

广州:艾滋病感染率升至7.4%

(作者或来源) root

 

设计思路说明
本期制作的过程和目标是:
1.    以艾滋病感染率为噱头,引起读者的注意,
2.    继而通过消解目标受众的错误认知 (检测是坏东西)
3.    并重建正确认知 (全民检测对个人和社区的意义、服务可及性)
4.    达到检测动员的目标(两类:1. 因为怀疑感染而进行偶然检测的 2. 从未主动尝试检测的)
 

错误或模糊的认知
正确或清晰的认知
怎样Address
疫情是怎样的
疫情数据
开篇新闻通讯
艾滋病在社区中的情况不严重
真的很严重
钟斐:队列研究的情况,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
疫情是虚构的、骗人的
疫情是真实的,但有很多人不敢面对
小米:从第3方视角,拉近双方心理。立场是在社区。
小藤等:展示海外人群的认知照片,在视觉上更直观展示,这不是虚构的。
做了不好的事情的人,需要检测
检测和做过什么事情没有关系,无所谓好或坏
冰冰说的
迂回检测也可以
迂回检测不好
冰冰说的
Gay低人一等 (自我认同不好)
GAY既不低人一等,也不光宗耀祖(现在说gay pride,其实是矫枉过正,是一种宣传策略)。等别人承认,自己不先接受自己,别人永远都不会承认你。
没有直接提到
性伴多、性乱是丢人的事情
性是个人的事情,只要不违法,无所谓丢人不丢人。这个和吃饭是一样的道理。这个自由必须要得到尊重。在此前提下,我们再讨论,怎样做,对个人、对社区、对社会比较有利。
没有直接提到
 
性道德化标签要减少:男女之间的是美的,其他都是丑的;终身一个性伴是美的,其他都是丑的(谁做到了,尤其是男男,做不到的道德标准,要来做什么?
没有直接提到
 
定期检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对整个社区有好处:较少机会遇到不自知的感染者
没有提到。或许可以放在总编处提
 
检测对自己有直接的好处:拯救自己的生命
小故事里提出
 
别人已经做到了100%覆盖,显然我们也可以
Henry说的
对检测的环境体验感受不清晰
描绘美丽的体验,勾起对方的好感
冰冰说的
艾滋病=死亡
是慢性病,越早发现越好
力奇说的
 
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就是要定期体检的。福利好、大的单位都会给员工提供免费体检的。现在,我们的单位就相当于广同,这是职业病。我们不仅提供HIV,还有梅毒,梅毒扩散得更快更利害,口水都会传播的,对自己的健康危害也很大。
力奇说的
不清楚你们的工作是怎样的,值得信任吗
我们获得了社区的认同
我们很辛苦
冰冰说的。很辛苦说得并不充分。

 
 
广州:艾滋病感染率升至7.4%
深度专题 (上篇)
(作者或来源) GT
 
你是否知道,广州有多少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社区健康问题关注系列  (1)
 
  本站讯55日召开的广州市艾滋病防制工作年会上,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广州市男男性接触人群的HIV感染率由2008年的5.2%上升至2010年的7.4%这意味着,2010年广州市每13位男男性接触者中,就有1人感染了HIV病毒。
  来自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和广州市卫生部门专家及广同网等男同志社区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据了解,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全市艾滋病感染者随访管理,以及在重点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疫情监测和预防干预的工作。
  疾控专家表示,由于艾滋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慢性传染病,随着新感染人数增加,整个感染者群体的数目必将越来越庞大
  根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2011年男男性接触者的HIV感染率将进一步迅速上升,预计到年底可能达到12%左右
 
观点分享
 

李小米
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公共关系主管
直面感染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披露社区感染的情况无疑是很重要的,这是大家都关心的,也是政府部门对公众,特别是利益相关群体的知情权的兑现。
  但是直面感染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多年共事后,我们和疾控部门互相都很熟悉了,因此从日常交流中,就已经知道感染率的上升是必然的。但在会议上真的听到最终计算出来的结果时,我心里也仍然会咯噔一下。会场里,鸦雀无声。
上星期,在中心的HIV检测服务时间,来的人不多。看到我比较闲,一位来检测的朋友就主动和我聊起来。
他问我现在社区感染的情况怎样。当我告诉他超过7%的时候,我看到他楞在那儿好长一会儿。他连着说:不可能。又追问我是怎样算出来的。
我坐下来,梳理了一下思路,从头到尾解释了一遍,他仍然将信将疑。
看到他不肯接受这个现实,我觉得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说通的,于是把话题转向其他。
我问他为什么来检测,他指了指对面的男人,男人也冲我们示意,他其实是被朋友拉来的。
和很多人一样,他对艾滋病是感到恐惧的——他不能面对的,其实不是感染率的高低,而是死亡。
艾滋病新出现的时候,同志社区发生了大地震,大批人死去,而这个余震,竟然持续了30年之久。30年过去了,很多人还是走不出恐艾的阴影。
其实,科技发展至今,“艾滋病不等于死亡”。尽管这个信息已经为很多人所知,但“恐艾”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让很多人对相关信息表现出本能的躲避。不听、不说,也不看,阻碍了人们获得更准确的信息,实际上这将令他们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我不得不感激他那位朋友,创造了一个机会给他。经过这次体验,他无疑会减轻很多顾虑,会自己找资料看,会主动去关心这个问题了。
我们在广同关于检测服务的说明文下,有上百页的留言,其中不乏类似的感叹:经过了这一次,明白了很多,有的网友甚至用“重生”来描绘他们的感受。


 

冰冰
岭南伙伴社区中心艾滋病教育项目负责人
心态变化促使更多同志主动定期参与HIV检测。
我这些年都在张罗在广州社区提供健康服务的事情,我们也给本地的医疗机构提供培训。
在给医疗机构提供的培训中,我们有一条叫“不对访客做任何假设”的指引。具体来说,就是不要假设一个男人的性伴是男性,还是女性,也不要假设是单一性伴,还是多个。如果你需要了解,要明确地问,而不是假设对方是怎样的。
这样做,是为了让访客感觉更舒服和自在。
现在,你如果去我们培训过的正规性病门诊(比如广东省下辖的大部分皮防所)看病,很多医生都掌握了这样的问法:你的性伴是男的,还是女的。这样的问法,直男是无所谓的,Gay们肯定会觉得舒服很多了。对吗?
回到我们中心,尽管我们条件有限、地方狭小,但我们也尽量让访客感觉更舒服一些。
我们中心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GAY. 来检测的人中,时不时也会出现一些特别养眼的,现场立马会感觉怪怪的——大家(包括来检测的访客)都屏住呼吸,向帅哥行注目礼。
大约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要提醒工作人员保持足够的专业性,不要因为光顾着养眼就怠慢了其他人,或者给帅哥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因为帅哥验完通常就溜了,个人资料又是保密的,我琢磨着应该没有人(不论是访客还是工作人员)能勾搭成功过帅哥()。有的访客抗议这一点(现场勾搭人比较困难),如果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并且我们有条件时会改善的。
说到通过献血来查HIV,我必须说,不要那样做!如果你真的是为了献血,并且你确定自己是健康的,你当然可以献。但是如果你是想通过献血来查HIV,那是非常自私的做法,因为HIV有窗口期,不一定能马上验出来,你的血液可能会污染血库!
而单位的常规体检,除非很特殊的单位(例如征兵入伍),否则都是不包括HIV的——因为HIV属于保密项目。
来的访客有时自己会很紧张。有几次,我们的访客是戴着镜片有拳头那么大的墨镜、口罩,和大礼帽出现的。那可是大夏天,我看到他都悟出汗了。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做检测是因为自己“干了不好的事、怀疑自己可能生病了”。很多人选择通过献血的方式,或者声称“单位有体检”来证明自己是健康的。其实无非是既想看看自己是否感染了HIV,又不想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
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一来我们不会对访客做任何假设,二来我们也不认为爱玩的GAY有什么错——爱玩不过是一种天性,没有对错之分。
 这两年,相比之前,形成定期检测习惯的人多了很多。我有时会和来检测的朋友聊天,当问到你为什么要来检测时,我听到的这是对我自己好啊的声音越来越多。以前,更多的是因为我担心自己有可能感染了
  从因为担心、所以检测,变成了因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所以检测,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我认为,越独立的人、越会照顾自己;越会照顾自己的人,各方面越独立。所谓靠父母、靠朋友,不如靠自己。
我能感觉到定期检测的人更自信了,大家也开始认同了“检测不代表我做了什么坏事”的观念。
小藤
广同网社区服务中心 /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社会学在读硕士
艾滋病就像职业病,及早治疗好过讳病忌医。
    艾滋病在男同志中高发,全世界都一样,这是事实。在国外,同性恋社区不再将艾滋病问题视为公众强加的阴谋,在自豪和获得尊重的环境中,能够有把艾滋病视为职业病的淡定态度。
  
  在美国的时候,我认识一个感染者,第一眼见到他时,就被他的气场震住了:白色衬衫牛仔裤,颜色分明,给人一种正直、清爽、阳光的感觉;眉宇间透露出友善,让我觉得我们是已经认识多年的好友。当他知道我独身一人到旧金山的时候,非常热心地给我安排旅游路线,并介绍他的一群好友给我认识,其中包括他BF. 相处中我得知他和他BF在一起已经7年,并且还是大家眼中的最佳情侣。
  临走的时候,他的朋友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幸好他(感染者)有定期检测的习惯,及早发现自己感染了,不然AIDS将会很快夺走他的生命,我们就会少了一位如此好的朋友。
当时我们是在一家有点嘈杂的酒吧中,但我每个字都听清楚了。他们从未提到为什么他会感染?肯定是做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事情之类的话。
 
用淡定的态度看定期检测。
很多大单位都会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定期体检做为福利,一些特别单位还会加上职业病的项目。参加单位的体检根本不代表你有病,而是提供一个机会去了解自己的健康。
我们完全可以把广同看成自己的单位。实际上,为GAY们提供的,不仅仅是HIV,还有梅毒检测——梅毒是另一个更高发的职业病。感染了梅毒,会更容易感染HIV.


 

钟斐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生
感染率会继续上升,并且有加速上升的趋势。
  监测艾滋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传播是我们的工作之一,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男同社区中HIV传播的现状、速度和危险因素。
  广州的男同艾滋病疫情和我国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一致,都处于快速蔓延的阶段。
  我们招募超过600HIV阴性的男同参加了一个两年的随访研究,在2010年底的时候,这些原来HIV状态为阴性的人当中有23个人变成了阳性。这么快的传播速度,让我们感觉十分沉重。
  我们建议社区的朋友们马上行动起来,保护现在的社区。我国西南某些城市的男男性接触者感染率已经接近20%的感染率,我们希望广州不要出现这样的局面。

 

亨利·菲舍曼 (Henry Fisherman)
旧金山市卫生署医生
社区中的所有人需要联合起来,达成共识。
  我们卫生署相当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一件事情不太一样——我们这里的帅哥比较多,比例远远高过美女。另外,如果你特别介意我们单位谁是GAY,你应该这样来打听:谁不是。
  言归正传。要知道,对一个没有感染的人来说,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和一个已经知道自己感染的人发生关系,而是和一个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的人发生关系。因为他不知道,所以玩得时候会更无顾忌。对吗?
  旧金山市感染率大约是30%。旧金山的男同社区,参加定期检测的人大约有70%。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的人,不再需要参加定期的HIV检测。这样看,几乎所有的Gay都达成了定期体检=保护社区的共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社区中的其他人,也保护了自己。在空气清新的郊外,和在高度污染的工业区,生活在哪里更容易感染肺癌呢?

  广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但我真的不希望广州的在感染率上超过我们。

编辑寄语

海涛
中山大学/广同网特约编辑
 
 
 

 
编读往来

  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有100多位广同会员志愿参与了本专题的预估阶段的评审。根据评审们的意见,我们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断,修正了很多内容。正是这些热心的网友评审让我们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
josef
1.
防艾宣传工作,不应忽略生理上如何防止艾滋病这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2.
这个专题更多像个会议摘要,没能够深入调查更多gay 网友关于艾滋病的观点,不全面;
3.
感染人数上升跟社会对艾滋病的看法有何关系?编辑没能明确阐述,只是罗列了与会者的看法。
hefuwz
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做定期检查,这些人很顽固,很多人不敢正视自己,需要加强教育,使不同个体间能够互相影响,达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岭南伙伴组织得很好,可是去的人基本上相互没有交流,感觉场子有点冷。一个小建议:岭南伙伴的书柜里也可以放一些时事政治军事娱乐等的报刊杂志、或者是棋牌之类的,人们在娱乐的时候更有利于互相交流活跃气氛。
quantzzinc
好像没有突出应该怎么做,很多都是在叙述事实和形势。
696969
防治艾滋病是全社会是事情,国家现在还没有重视起来,但是千万不要错过防治的最好时机,否则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suiyuan_qi
是否应该更详细的说明检测后的后续情况,例如治疗啊,跟进服务啊(比如心理开导或精神鼓励等),因为之前有个朋友不小心中招后就扬言说报复社会要什么什么的,听起来很恐怖哦!

1164627679
在目前的中国,我们这些GAY还不是很受人认同或者接受,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却是很严峻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也应该自己坚强起来,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努力进行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这不仅对别人有帮助,对自己也有帮助。
另外,我觉得要是我们把圈子里的各方面人才组织起来,为圈子里的人提供各种帮助,也许这个圈子会更加的温暖。要是更有个多的免费检测机构的话就更好了。谢谢!


bbb888
适度从社会责任角度来放大疾病危害。虽然老套,但震慑力度更强,毕竟我们都是社会行为能力人。 (编辑回应:认同。可以从社区责任开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jerensheu
图文比例应该更加适中,文字量过于大,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可适当提炼每个人说话的核心思想作为导语,吸引大家阅读,插入更多的图片,使阅读更加轻松。(编辑回应:谢谢,这是十分专业的意见)

编辑回应

感谢这么多参加了预估期评审工作的志愿网友们。我们阅读和分析了所有意见,很多都写得十分诚恳和用心,我们能感觉到大家的关注和信任。遗憾的是,由于人手所限,我们无法一一致谢。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未全部摘录评审意见,只能摘了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并集中回应如下:
  1. 预估期的图片较少,发布期已经增加了。导语、编辑意见等内容也重新做了设计,让主题更鲜明;
  2. 我们更正了大量细小的文字问题,并确认了的全部数据;
  3. 尽管网页可以无限延长,但一个主题下,能够容纳的信息点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主题很难涵盖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社会倡导、治疗、安全性行为等等。为此,我们计划将持续推出更多主题,敬请期待。

互动调查区

马上行动 1 - 接受检测
  大家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能不能迂回一点来检测HIV
  例如从症状入手,没有症状就天下太平;从献血入手,他们不是都会检测HIV的吗?从身体检查入手,全身检查不是包括HIV这一项吗?
  总之,就是想方设法淡化检测HIV的意图,避免异样的眼光。
  这样做不光费劲,有时还会南辕北辙。我们去做检测,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自己是否感染HIV,更重要的是接受一堂重要的体验课程。如果你的意图不准确,检测提供者很难为你提供针对性的支持。这就是为什么在海外,提倡由同志社区直接提供服务。

马上行动 2 - 大声说出来
1. 告诉你的三个朋友,邀请他们阅读本专题,让他们也知情。告诉他们,你支持他们去检测。
2. 如果你有定期检测,请大声说出你的感受。你所做的,是在保护这个社区,让别人知道他们也可以做到。
3. 如果你知道你的朋友感染了,请大声说出来 (但是要保护他们的身份信息) 。因为有的人还不愿意承认和接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