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或模糊的认知
|
正确或清晰的认知
|
怎样Address
|
疫情是怎样的
|
疫情数据
|
开篇新闻通讯
|
艾滋病在社区中的情况不严重
|
真的很严重
|
钟斐:队列研究的情况,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
|
疫情是虚构的、骗人的
|
疫情是真实的,但有很多人不敢面对
|
小米:从第3方视角,拉近双方心理。立场是在社区。
小藤等:展示海外人群的认知照片,在视觉上更直观展示,这不是虚构的。
|
做了不好的事情的人,需要检测
|
检测和做过什么事情没有关系,无所谓好或坏
|
冰冰说的
|
迂回检测也可以
|
迂回检测不好
|
冰冰说的
|
Gay低人一等 (自我认同不好)
|
GAY既不低人一等,也不光宗耀祖(现在说gay pride,其实是矫枉过正,是一种宣传策略)。等别人承认,自己不先接受自己,别人永远都不会承认你。
|
没有直接提到
|
性伴多、性乱是丢人的事情
|
性是个人的事情,只要不违法,无所谓丢人不丢人。这个和吃饭是一样的道理。这个自由必须要得到尊重。在此前提下,我们再讨论,怎样做,对个人、对社区、对社会比较有利。
|
没有直接提到
|
|
性道德化标签要减少:男女之间的是美的,其他都是丑的;终身一个性伴是美的,其他都是丑的(谁做到了,尤其是男男,做不到的道德标准,要来做什么?
|
没有直接提到
|
|
定期检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对整个社区有好处:较少机会遇到不自知的感染者
|
没有提到。或许可以放在总编处提
|
|
检测对自己有直接的好处:拯救自己的生命
|
小故事里提出
|
|
别人已经做到了100%覆盖,显然我们也可以
|
Henry说的
|
对检测的环境体验感受不清晰
|
描绘美丽的体验,勾起对方的好感
|
冰冰说的
|
艾滋病=死亡
|
是慢性病,越早发现越好
|
力奇说的
|
|
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就是要定期体检的。福利好、大的单位都会给员工提供免费体检的。现在,我们的单位就相当于广同,这是职业病。我们不仅提供HIV,还有梅毒,梅毒扩散得更快更利害,口水都会传播的,对自己的健康危害也很大。
|
力奇说的
|
不清楚你们的工作是怎样的,值得信任吗
|
我们获得了社区的认同
我们很辛苦
|
冰冰说的。很辛苦说得并不充分。
|
李小米
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公共关系主管
直面感染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披露社区感染的情况无疑是很重要的,这是大家都关心的,也是政府部门对公众,特别是利益相关群体的知情权的兑现。
但是直面感染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多年共事后,我们和疾控部门互相都很熟悉了,因此从日常交流中,就已经知道感染率的上升是必然的。但在会议上真的听到最终计算出来的结果时,我心里也仍然会咯噔一下。会场里,鸦雀无声。
上星期,在中心的HIV检测服务时间,来的人不多。看到我比较闲,一位来检测的朋友就主动和我聊起来。
他问我现在社区感染的情况怎样。当我告诉他超过7%的时候,我看到他楞在那儿好长一会儿。他连着说:不可能。又追问我是怎样算出来的。
我坐下来,梳理了一下思路,从头到尾解释了一遍,他仍然将信将疑。
看到他不肯接受这个现实,我觉得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说通的,于是把话题转向其他。
我问他为什么来检测,他指了指对面的男人,男人也冲我们示意,他其实是被朋友拉来的。
和很多人一样,他对艾滋病是感到恐惧的——他不能面对的,其实不是感染率的高低,而是死亡。
艾滋病新出现的时候,同志社区发生了大地震,大批人死去,而这个余震,竟然持续了30年之久。30年过去了,很多人还是走不出恐艾的阴影。
其实,科技发展至今,“艾滋病不等于死亡”。尽管这个信息已经为很多人所知,但“恐艾”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让很多人对相关信息表现出本能的躲避。不听、不说,也不看,阻碍了人们获得更准确的信息,实际上这将令他们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我不得不感激他那位朋友,创造了一个机会给他。经过这次体验,他无疑会减轻很多顾虑,会自己找资料看,会主动去关心这个问题了。
我们在广同关于检测服务的说明文下,有上百页的留言,其中不乏类似的感叹:经过了这一次,明白了很多,有的网友甚至用“重生”来描绘他们的感受。
|
冰冰
岭南伙伴社区中心艾滋病教育项目负责人
心态变化促使更多同志主动定期参与HIV检测。
我这些年都在张罗在广州社区提供健康服务的事情,我们也给本地的医疗机构提供培训。
在给医疗机构提供的培训中,我们有一条叫“不对访客做任何假设”的指引。具体来说,就是不要假设一个男人的性伴是男性,还是女性,也不要假设是单一性伴,还是多个。如果你需要了解,要明确地问,而不是假设对方是怎样的。
这样做,是为了让访客感觉更舒服和自在。
现在,你如果去我们培训过的正规性病门诊(比如广东省下辖的大部分皮防所)看病,很多医生都掌握了这样的问法:你的性伴是男的,还是女的。这样的问法,直男是无所谓的,Gay们肯定会觉得舒服很多了。对吗?
回到我们中心,尽管我们条件有限、地方狭小,但我们也尽量让访客感觉更舒服一些。
我们中心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GAY. 来检测的人中,时不时也会出现一些特别养眼的,现场立马会感觉怪怪的——大家(包括来检测的访客)都屏住呼吸,向帅哥行注目礼。
大约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要提醒工作人员保持足够的专业性,不要因为光顾着养眼就怠慢了其他人,或者给帅哥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因为帅哥验完通常就溜了,个人资料又是保密的,我琢磨着应该没有人(不论是访客还是工作人员)能勾搭成功过帅哥(们)。有的访客抗议这一点(现场勾搭人比较困难),如果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并且我们有条件时会改善的。
说到通过献血来查HIV,我必须说,不要那样做!如果你真的是为了献血,并且你确定自己是健康的,你当然可以献。但是如果你是想通过献血来查HIV,那是非常自私的做法,因为HIV有窗口期,不一定能马上验出来,你的血液可能会污染血库!
而单位的常规体检,除非很特殊的单位(例如征兵入伍),否则都是不包括HIV的——因为HIV属于保密项目。
来的访客有时自己会很紧张。有几次,我们的访客是戴着镜片有拳头那么大的墨镜、口罩,和大礼帽出现的。那可是大夏天,我看到他都悟出汗了。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做检测是因为自己“干了不好的事、怀疑自己可能生病了”。很多人选择通过献血的方式,或者声称“单位有体检”来证明自己是健康的。其实无非是既想看看自己是否感染了HIV,又不想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
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一来我们不会对访客做任何假设,二来我们也不认为爱玩的GAY有什么错——爱玩不过是一种天性,没有对错之分。
这两年,相比之前,形成定期检测习惯的人多了很多。我有时会和来检测的朋友聊天,当问到“你为什么要来检测”时,我听到的“这是对我自己好啊”的声音越来越多。以前,更多的是“因为我担心自己有可能感染了”。
从因为担心、所以检测,变成了因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所以检测,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我认为,越独立的人、越会照顾自己;越会照顾自己的人,各方面越独立。所谓靠父母、靠朋友,不如靠自己。
我能感觉到定期检测的人更自信了,大家也开始认同了“检测不代表我做了什么坏事”的观念。
|
小藤
广同网社区服务中心 /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社会学在读硕士
艾滋病就像职业病,及早治疗好过讳病忌医。
艾滋病在男同志中高发,全世界都一样,这是事实。在国外,同性恋社区不再将艾滋病问题视为公众强加的阴谋,在自豪和获得尊重的环境中,能够有把艾滋病视为职业病的淡定态度。
在美国的时候,我认识一个感染者,第一眼见到他时,就被他的气场震住了:白色衬衫牛仔裤,颜色分明,给人一种正直、清爽、阳光的感觉;眉宇间透露出友善,让我觉得我们是已经认识多年的好友。当他知道我独身一人到旧金山的时候,非常热心地给我安排旅游路线,并介绍他的一群好友给我认识,其中包括他BF. 相处中我得知他和他BF在一起已经7年,并且还是大家眼中的最佳情侣。
临走的时候,他的朋友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幸好他(感染者)有定期检测的习惯,及早发现自己感染了,不然AIDS将会很快夺走他的生命,我们就会少了一位如此好的朋友。”
当时我们是在一家有点嘈杂的酒吧中,但我每个字都听清楚了。他们从未提到“为什么他会感染?”、“肯定是做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事情”之类的话。
用淡定的态度看定期检测。
很多大单位都会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定期体检做为福利,一些特别单位还会加上职业病的项目。参加单位的体检根本不代表你有病,而是提供一个机会去了解自己的健康。
我们完全可以把广同看成自己的单位。实际上,为GAY们提供的,不仅仅是HIV,还有梅毒检测——梅毒是另一个更高发的职业病。感染了梅毒,会更容易感染HIV.
|
钟斐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生
感染率会继续上升,并且有加速上升的趋势。
监测艾滋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传播是我们的工作之一,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男同社区中HIV传播的现状、速度和危险因素。
广州的男同艾滋病疫情和我国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一致,都处于快速蔓延的阶段。
我们招募超过600名HIV阴性的男同参加了一个两年的随访研究,在2010年底的时候,这些原来HIV状态为阴性的人当中有23个人变成了阳性。这么快的传播速度,让我们感觉十分沉重。
我们建议社区的朋友们马上行动起来,保护现在的社区。我国西南某些城市的男男性接触者感染率已经接近20%的感染率,我们希望广州不要出现这样的局面。
|
亨利·菲舍曼 (Henry Fisherman)
旧金山市卫生署医生
社区中的所有人需要联合起来,达成共识。
我们卫生署相当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一件事情不太一样——我们这里的帅哥比较多,比例远远高过美女。另外,如果你特别介意我们单位谁是GAY,你应该这样来打听:谁不是。
言归正传。要知道,对一个没有感染的人来说,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和一个已经知道自己感染的人发生关系,而是和一个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的人发生关系。因为他不知道,所以玩得时候会更无顾忌。对吗?
旧金山市感染率大约是30%。旧金山的男同社区,参加定期检测的人大约有70%。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的人,不再需要参加定期的HIV检测。这样看,几乎所有的Gay都达成了“定期体检=保护社区”的共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社区中的其他人,也保护了自己。在空气清新的郊外,和在高度污染的工业区,生活在哪里更容易感染肺癌呢?
广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但我真的不希望广州的在感染率上超过我们。 |
海涛
中山大学/广同网特约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