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很多同性恋者都是些高知的人(图)
(作者或来源)
GT《南方都市报》今日娱乐新闻版以《近期不会再演同性恋》为题编发了该报记者对胡军的采访。
记者:你刚在关锦鹏的影片《蓝宇》里演了一位同性恋者,这是你第二次演同性恋对吧,而且听说关导下一部片还要继续找你?
胡军:对。之前我还在张元导演的《东宫西宫》里演一位警察,不是同性恋,但整部影片也是这类题材,真正演同性恋这才是第一次,现在的片名改成了《有人喜欢蓝》。可能投缘吧,关导下一部片准备再让我
演。
记者:你认为演同性恋者难度大吗?
胡:当然大,因为我自己不是。记得 1995年拍《东宫西宫》时我与张导一块体验生活,与同性恋者聊天,一开始我不大习惯,在概念上不接受他们,可聊过之后我理解了他们。其实很多同性恋者都是些高知的人,他们从思想上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这次演《有人喜欢蓝》,我在里面是一位从开始不接受同性恋到后来变成同性恋的高干子弟,写了十年跨色。我演的时候心里没有把握,所以拍得很艰苦,特别感谢关导,是他教我如何从眼神、动作等细节去演,我想在对人物分析的路数上领悟了很多,这可用到我拍的下一部片。
记者:当时让你演这种题材的影片你的心情怎样?
胡:觉得挺好玩的,有点好奇。而且张元导演当时一直很受争议,他的影片多拍一些边缘题材,所以我能参与《东宫西宫》的拍摄非常开心。这次关导找我演,并不是我刻意的,当时是关导来北京找演员,正好他看过我演的《东宫西宫》,觉得我对人物的把握挺独道,另一方面他与我聊起对同性恋的看法时可能他认为我适合吧,而且我当时看过剧本确实写得很好,我认为自己能拿握得住那个人物才敢接的。
记者:近期还会不会再拍同性恋题材片呢?
胡:不会。一是本来这种题材少、导演也少,二来我不想给人印象就是个演同性恋的专业户。
记者:其实你也演过很多戏了,像《北京深秋的故事》、《惊涛》等,现在人气是在逐步上升,你认为自己目前有没达到事业的顶峰呢?
胡:没有。我从毕业后二三年一直在排舞台剧,我认为已经发展不错了,于是自觉地向影视这一块发展,都是担纲男主角,应该说是命中幸运,当然实力也占重要因素。因为机会第一次幸运地给你了,如没有实力就不可能接二连三地抓住机会。我很自信,我的事业一直是按自己的想象在发展。
记者:你演的角色多是阳刚味十足的类型,是不是与你出生在军人家庭有关?
胡:也许吧。演员演什么角色是他自己决定不了的,好角色总是可遇不可求。其实我当上演员都是偶然,我原先的理想是当记者。快高考那年我突然大病一场,结果功课落下很多,正好碰到我幼儿园的老师,她问我为何不根艺术类院校试试,于是我就报了北电和中戏,两个文化课准考证都拿到了,是我母亲建议我选中戏,没想到去中戏上完第一堂课我就爱上了这行。
记者:虽然大家都比较认同体属于年轻演员里有演技的一类,但似乎从未大红大紫过,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胡:我还是那句话,可遇不可求。我一直认为现代社会的年轻人能找到一份他喜爱的工作已不容易,所以我很开心,至于事业的发展别太着急了,而且我现在的走势是在一步步上升,一个人喜欢干一件事并不是就要把结果当饭吃的,包括我喜欢舞台剧,并不仅是舞台剧表演后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排练过程。
记者:你为何不演些偶像剧呢,可能红得快点?
胡:有人找我演,我拒绝了。我想自己跟偶像不是一类型,我在中戏上学第一天起就总结出:演员不是靠长相吃饭的,而是个人魅力。(你认为偶像就没演技吗?)也不是,只是演员成功有30%在自己,70%在于观众的评判。
记者:你一直在强调一点“机会可遇不可求”,我想说这话的心态有两种:一种属于达不到自我安慰,一种属于与生俱来对名利的超脱,你是哪种呢?
胡:我应该是后者吧,你从我的出身也可知道,我爸是声乐界名人,我大伯胡松华也是歌唱界名人,不能说我孤傲吧,但对名利的东西看得多就比较淡了。
记者:那你看好自己的未来发展前景吗?
胡:挺看好,我这个人每个阶段的目标最后都达到了。近期的目标就是拍好关锦鹏导演的新片,通过关导这两部电影,希望有些空间往外发展,多拍些电影,少拍电视剧。
记者 谢晓
胡军小档案
出生日期:3月18日
身高:185厘米
体重:78公斤
1991年毕业于中戏表演系
影视作品:《北京深秋的故事》、《东宫西宫》、《惊涛》、《危情时刻》
话剧作品:《等待戈多》、《保尔柯察金》、《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