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预防艾滋病的主题是“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
(法国巴黎街道上宣传艾滋病预防的标志) |
(“关爱生命 拒绝毒品”的大学生签名横幅) |
(两位女旅客在仔细的阅读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
农村还是防艾盲区
曾毅院士告诉记者,中国的农村居民大多对艾滋病一无所知,加上现在有很多农民涌向城市发展,这部分流动人口更是艾滋病防治的一个盲区。这些人往往忙于赚钱,缺乏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又大都是年轻人,正处于性活跃期,被艾滋病毒感染的可能性非常高。针对这些人群进行艾滋病知识教育,对于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也表示,艾滋病在中国的高发区是农村,因此,今后中国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之一,仍是继续加强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工作。
特殊人群需要控制
在第四届艾滋病媒体研讨会上公布的调查显示,在我国一些边远地区,从事卖淫活动的女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达到12%。在特殊人群中进行行为干预和控制已经迫在眉睫。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卫生部从2000年起开始在湖北、江苏等地的娱乐场所分发安全套。国家还于近日启动了“清洁针具”试验,在小范围内启动“针具市场营销”试点工作。
另据曾院士介绍,为了改进输血安全,我国政府近两年来已经拨款10.25亿元。特别是在一些地区改建地方血站。
疫苗绝非灵丹妙药
正在被媒体热炒的艾滋病疫苗是曾毅院士不太愿意提及的话题。他告诉记者,现在国际上有许多国家都在进行这项研究,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疫苗研制成功。由于艾滋病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即使是在研究领先的美国,也很难找到真正有效力的疫苗。
“现在最有效的预防手段,还是宣传教育。”曾毅院士再一次强调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的重要性,“只有知道艾滋病的危害,才能远离毒品,约束自己的行为。”
什么是艾滋病?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这种复杂的疾病命名。1983年,从一名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了新的病毒,研究证实这种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1986年7月经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om Immune Deficiency Virus)”,即艾滋病病毒,缩写HIV。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三个明确定义:
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
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
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
a.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
b.易发生恶性肿瘤;
c.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化。
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总之,艾滋病是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艾滋病人是指艾滋病毒抗体阳性,临床上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者。
艾滋病感染者是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无症状或尚不能诊断为艾滋病病人者。
艾滋病之所以猖狂于全球,就在于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的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最具有进攻性的T4淋巴细胞,使机体一开始就处于丧失防御能力的地位。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寄生于T4淋巴细胞内最核心的部位,并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DNA整合为一体,人体没有能力使其分开,更没有力量杀灭它,艾滋病就成为一种“病入基因”的痼疾。艾滋病病毒随免疫细胞DNA复制而复制。病毒的繁殖和复制使免疫细胞遭到破坏和毁灭,并放出更多的病毒。新增殖病毒再感染更多的细胞。就这样,病毒一代代地复制、繁殖,免疫细胞不断死亡。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病毒的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而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总落后于病毒的变异,因而无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和扩散,更何况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是毫无作战能力的非保护性抗体。
艾滋病病毒的迅速变异能力也给目前特效药和疫苗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或分泌物内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自然条件下则不能存活。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