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国同性恋群体走出冬季
对本文使用道具点击此处可在线向本栏目投稿
点击次数:
本站发表: 2003-11-25 00:00
最后编辑: 小奇
最后编辑: 2007-02-4 00:11

阅读推荐

  • 十年来,同志在追求什么样的爱情十年来,同志在追求什么样的爱情十年踪迹十年心 有过激情,有过热情,也有过天真的承诺 有人找到了自己的伴侣,隐于市 有人和伴侣接受了开放关系 有人结婚去了有了自己的家庭 多数人分分合合 还在爱情的旅途中寻寻觅觅 十年,数着很长,过着很短 十年后,爱情是什么样的 我们想要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
  • 动动手指头几分钟就能领取红包!!!动动手指头几分钟就能领取红包!!!动动手指头几分钟就能领取红包啦!!! 宋体; 为了解男性人群对尖锐湿疣疫苗的相关态度和行为情况,我们拟对男性人群展开此项调查,以为开展后期的尖锐湿疣疫苗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调查,我们需要了解您的一般情况及对尖锐湿疣疫苗相关态度和行为情况,全程采用匿名形式。调查不会对您的健康和隐私造成伤害,同时我们保证对调查中所有可能涉及到您个人隐私的问题,给予严格保密。 用手机扫描下面二维码就可以领取红包啦!!!
  • 活动:与爱同行活动:与爱同行
  • 十年来,同志在追求什么样的爱情十年来,同志在追求什么样的爱情十年踪迹十年心 有过激情,有过热情,也有过天真的承诺 有人找到了自己的伴侣,隐于市 有人和伴侣接受了开放关系 有人结婚去了有了自己的家庭 多数人分分合合 还在爱情的旅途中寻寻觅觅 十年,数着很长,过着很短 十年后,爱情是什么样的 我们想要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
  • 谈起性和健康你会想到什么呢?谈起性和健康你会想到什么呢?我们现在的“SEX-HEALTH图片大赛”正火热举行中哦!
    把你的想法注入到照片,图画,设计(图片或文字)与我们分享吧!
    本次大赛将会给大赛前三名颁发奖励(第一名的奖励是iphone6一台,第二,三名将会有惊喜奖品)!

    想了解详情请点击http://www.seshglobal.org/sex-health

  • 《被阅读的艾滋病患者》《被阅读的艾滋病患者》8月初的一天,深圳连降暴雨,但南山区的一家咖啡馆内却是人头攒动。来自香港的张锦雄Ken仔(以下简称Ken仔)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发表演讲。倘若不是Ken仔自曝,或许不会有人知道,这个精力充沛的演讲者是个艾滋病人,并在18年前因此而濒临死亡。

中国同性恋群体走出冬季

(作者或来源) 东方早报      没有人知道,在公开以同性恋者的身份,为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学生讲授《同性恋健康社会科学》这门选修课之前,智同(化名)拿出了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之前,他对自己的这一身份守口如瓶。“我害怕给人用像看怪物一样的目光来看,尤其痛恨猎奇的目光。”他说。

      但智同还是迈出了这决定性的一步。

      11月7日晚,复旦大学医学院的一个教室里,座无虚席。智同首次以一个同性恋者的身份,走上了讲台。面对台下众多疑虑和挑剔的眼光,他坦诚地说道:“对于医学院的学生们来说,解剖实践是很重要的。作为一名同性恋者,我愿意做你们的一个活标本。”

      令智同动容的是,话音刚落,台下学生即用他们的掌声,传达了对他的勇气、责任心的理解和赞赏。

      智同只是千千万万同性恋者中的一员。除了性取向不同,他们与绝大多数异性恋者并无二致。

      长期以来,同性恋者一直游移在主流社会的边缘地带,被由偏见和习俗伦理组成的坚冰重重围困。但当坚冰渐渐消融,同性恋者也便渐渐走出冬季。


复旦的苦心



      《同性恋健康社会科学》是复旦大学本学期为研究生新设的一门课程。这在中国高校中,史无前例。而这门课,据传也成为复旦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个向校党委书记征询报批意见的课。

      最先构思在大学里开设这门研究课程的,是“2003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杜聪。

      “我自己是个同性恋者,亲身感受到对同性恋者的歧视来自于误解和无知,而目前还没有哪家大学以同性恋本身为中心,从不同角度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今年春天,我遇到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高燕宁老师,和他提起此事,他也非常感兴趣。”杜聪说。

      研究生院对此态度谨慎,并专门向各方征求意见。校内也颇有争议。适时,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邱晓露副教授对其他老师说:“同性恋这个现象是存在的。我们开设这门课,不是从猎奇的角度,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帮助同学们去正视它。应该开。”最终,赞成的意见成了主流力量。

      周磊明是当时选修这门课的唯一一名学生。但经过众人口传和网络,10月22日晚当李银河教授为学生授课时,旁听者却挤满了整个教室。晚上6时开始的讲座,下午4时就已有学生去抢座位。

      促成此事的高燕宁教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他所做的工作:“我只是在传统公共卫生的墙上凿了一个洞,让社会科学之光射进来。”

      学生们的反应使高燕宁深信,他的努力并未白费。

      一位叫张洁的学生课后给智同写信说:“通过和您的交流,使我对gay(指男同性恋者)人群的认识又进了一层。同性恋者是弱势人群,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关注。我非常愿意为你们做一些事情。”

      而用复旦学生周晓伟的话来说,这种力量必会象“波浪一样延伸开去”。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进步和宽容。”杜聪不无欣慰。


面具背后的弱势群体



      尽管在复旦大学表态愿作“活标本”,但智同也并非没有顾虑。

      主持人在作介绍时特意强调不要拍照:“这可能会给智同先生带来生存危机”。

      智同的尴尬,几乎也是所有同性恋者遇到的难题。

      谁也不知道上海目前有多少同性恋者。“我们是人群中的少数,但只要我们每个人举起手,那将是一片森林!”一位同性恋者这样描述他们的存在。

      据科学调查,同性恋者的比例约占总人口的3-5%左右,这就意味着,在我国大约有3000万左右的同性恋者。

      但由于社会上的误解和固有的偏见,这片“森林”,仍然深深地躲在各自的面具之下。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步步小心,生怕暴露了身份。

      “圈里很多同性恋者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被迫结婚了,这对对方是不公平的,同性恋者自己也很痛苦。”一位同性恋者说。

      敲诈同性恋者事件也时有发生。

      10月底,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审理了一项专门敲诈同性恋的案件:3名无业男子摸准了同性恋者害怕曝光的心理,通过互联网诱出同性恋者,再行抢劫或敲诈。两年中,被抢劫、敲诈者多达69人,涉案金额超过27万元。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医生、张北川教授四年来一直对同性恋者进行跟踪调查,得出了一组沉重的数据:因为歧视,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有过自杀行为;同样是因为歧视,21%的同性恋者在身份暴露后,受到异性恋者的伤害(包括当面侮辱、殴打、敲诈罚款等),31%的同性恋者受到来自同性恋者的伤害。

      最令同性恋者感到无奈和无助的是,由于AIDS在同性恋者中不断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同性恋者与AIDS划上了等号。


AIDS阴影



      AIDS令人闻之色变。

      在同性恋者眼里,AIDS更像是一个随时准备出击的敌人。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尽管性取向不同与AIDS完全没有直接关系,但同性恋者如今已然成为感染AIDS的高危人群。

      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市生殖保健指导中心副主任医师童传良介绍说,同性性活动大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采取地下的方式,而且同性伴侣关系的不稳定也导致同性恋者性伙伴更换频繁,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正是这一原因,增加了AIDS在这一群体中流行的可能性。

      据了解,截至2001年底,加拿大共发现18026宗AIDS,其中77.9%的男性患者都是同性恋者;在美国,73%的AIDS病人是同性或双性恋的男性。

      而在中国,根据张北川针对男性同性恋者的调查,2000年和2001年,分别有27和29个省、市、自治区有男同性恋者感染AIDS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9%和5.5%。

      卫生界和学界自不会置身事外,坐视AIDS的肆虐。1997年,“北京同志热线”成立,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完全由同性恋者组成的干预小组,涉及心理健康和AIDS防治等方面。青岛、哈尔滨、大连、西安等城市,也纷纷设立了同性恋热线。

      今年4月26日,上海第一条同性恋热线——“上海市同心热线”正式开通。在上海市生殖保健指导中心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墙上,志愿者们张贴了同心热线的宗旨,其中写着:“在同性恋群体中宣传和普及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

      20岁的同性恋者rager承担着一项繁重的工作,即到同性恋群体聚集的地方做性安全的宣传工作,派发安全套、性安全知识手册等。

      不过,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秘书长董永坤对“同性恋跟AIDS是近邻”的说法进行了辟谣:“同性恋人群艾滋病发病率高的结论,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有关机构调查的结果。在中国,还没有详细资料证明这个说法。”


正面亮相的同性恋者



      29岁的上海律师周丹,被圈内人称为

相关连接

      7/28/2004 5:42:00 PM

      风沙

      就算现在立法允许同性结婚,又有多少同性情侣坦然去领结婚证呢?必要问题还是先出柜,没有太残忍之代价的出柜。
      3/12/2004 5:21:00 PM

      无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同志还需努力!!!
      12/19/2003 5:56:00 PM

      dd

      多想站出来对我身边的人说:我是同志;也多想对父母说:我是同志我不想结婚。可是能吗?我能做到吗?
      12/17/2003 7:23:00 PM

      等待

      我真心的期待有那样一天的到来!希望人们不要用另例的眼光看待我们!而是用心灵来接受---这是很自然的!
      12/13/2003 12:50:00 PM

      欢呼

      我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成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12/11/2003 12:55:00 PM

      王子

      大家努力吧!!!!
      12/9/2003 5:23:00 PM

      军人

      我们都该为我们共同的利益努力!我是一个当兵近二十年的老兵,也有十多年的同性恋史,我深切的体会到,做为一个同性恋者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我们没有错,可我们要经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我盼 望着我们同性生活合法化的哪一天早日到来,我们真想过同性婚姻生活呀!
      12/3/2003 8:04:00 PM

      上帝同在

      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是走出来向社会呼吁:支持同性之间建立婚姻建立家庭!
      这样才减少性乱交,一夜情,才能让同性恋者孤独的心灵有静静的港湾.何处是家?我想有个家.真难.
      12/3/2003 5:21:00 PM

      李嘉明

      同性恋的社会地位正常化有赖于大家的努力,同时应大力宣传性健康的做法,尽量减少由于地下活动、隐蔽性行为、以及猎奇滥交朋友所促成的性疾病蔓延。我们应努力接受健康的性知识,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倡和宣传滥交和不洁性行为的危害和危险性,提高同性恋者的素质,做到尽量减少和控制性疾病。
      12/1/2003 10:59:00 AM

      peace

      有法律保护当然更能促进同志婚姻或恋爱的良性发展,至少决大多数朋友目的的是想找固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