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同性恋挑战进化论
(作者或来源)
广同
日益增加的证据显示,如同人类一样,一些动物阶段性地选择同伴以达到性交或社交的目的,并非像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认为的那样单纯是为了繁殖后代。
加拿大亚伯达Lethbridge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瓦西发现,雌性的日本短尾猴似乎更加喜欢同性恋。瓦西研究了日本京都附近的岚山的猴群。昨天,他在美国先进科学协会年会上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
瓦西发现,雌性短尾猴通常与同性猴子结伴————一同觅食、睡觉、洗澡。它们爬到同伴的背上假装做爱。企图向它们求爱的雄性猴子十有九只都会碰一鼻子灰。这种同性恋的倾向是如何形成的仍然是个谜。这些动物似乎并不是为了寻求同性伴侣的照顾,它们的同性恋举动也不像是为了吸引雄性猴子而在作秀。而且,雌性短尾猴的反常性倾向并没有影响它们繁殖后代的机会。瓦西猜测,雌性伴侣较少攻击性,更有合作精神,也许相处起来更愉快。
斯坦福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琼·拉夫加登指出,除日本短尾猴之外,至少还有14种动物————包括加拿大鹅、果蝠————倾向于同性恋行为。从前这一现象被认为是生物学中的例外,而非普遍规律。她说:“日益增长的证据表明,也许我们应该承认,进化生物学的某些基础观念并不正确。”拉夫加登推测,性交并不单单为繁殖后代,也是为了建立纽带和关系,她将这一观点称为“社会淘汰”,而达尔文的“性淘汰”论即生物繁殖后代的努力推动了它们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