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平等之地 南非艾滋病快报
(作者或来源)
Fred(南非) 艾滋病是身体免疫力受破坏而导致百毒可侵,从这一角度看,它不只是一种病,要对付所有的疾病,还没有特效药。不同的患者,不同程度不同途径的感染会有不同反应,提高身体免疫力非常重要。有些人感染后自己也不知道,可以多年不发病,跟健康人一样,必须靠验血才能查出。
在南非,1994年种族隔离政策的结束有助于经济开放,但教育水平有待普及提高。由于生活方式和卫生条件的巨大差异,艾滋病感染人数难以准确统计,从不同渠道的调查数据看,估计有六分之一人口感染了艾滋病。
长期的隔离政策令一些黑人失去受教育机会,失业率高,每天为生计行乞,别指望他们有计生意识了。父母死于艾滋病,留下40万艾滋孤儿,很多在街头乞讨。有谣传说,与幼女,山羊性交可医治艾滋病,比鲁迅笔下吃人血馒头治肺痨的故事更荒谬,才出生几个月的女婴被轮奸。与山羊性交的人正受到保护动物协会的指控。总统穆白吉却没有正视艾滋病,他和一些政客还说艾滋病并非由
HIV 阳性病毒引起,阻挠公众获得廉价抗艾滋病药。
艾滋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绊脚石,议会还在为发放廉价抗艾滋药的话题争论不休,一些大公司已经向感染了艾滋病的员工拨出保险医疗经费。
南非医生用
Nevirapine 来阻止血液中病毒自我复制,服药一小说后,血液中的
HIV 病毒数目大幅减少。
HIV 阳性母亲分娩时,给未感染的婴儿服用,可降低感染机会。报上医生专栏讲,如果是顺产,70%的婴儿可避免感染
HIV 。另外广泛使用的药物是
AZ T。
美国是最早诊断和研究艾滋病的国家,80年代初,艾滋病来势汹汹,当时人们称它是“同性恋病”。很不幸地,艾滋病最早发现于同性恋群体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疾病的蔓延,现在我们认识到它的传播途径,看到异性恋者,吸毒者,婴儿,接受不洁输血者也死于艾滋病,但“第一印象”水洗不清,它与同性恋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财雄势大,研究经费足,教育水平高,社会福利优,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被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后来居上。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现在高踞艾滋病死亡率榜首,女性和婴幼儿患者占多数。独裁,暴政,战乱,瘟疫,饥荒是普遍现象,贫穷导致教育水平低,卫生条件差,无能政府,贪污官僚等都已经是不治之症。艾滋病蔓延如同火山爆发,势不可挡。
艾滋病的恐怖症状确实对某些行为起了阻吓作用,但另一方面却被夸张或歪曲。很多人采取“鸵鸟政策”,“三不政策”:不听,不提,不阅。事实上,误解和无知正是瘟疫蔓延的催化剂。
虽然20年前才发现,今天我们知道艾滋病是靠深度体液传播,比伤风感冒,肺病肝炎更难传染,不像癌症“来无影”。
多年以前,我的一位亲人受肿瘤折磨,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手术,像小白鼠一样接受西医中药的试验,躯体渐渐枯萎,最后还是一去不返。我难过之后,希望自己不会步其后尘,但怎么预防呢?很多人听医生讲自己得了癌症,就象无辜冤枉,未受审判死刑,死刑执行者就寄生在自己体内,戏剧人生不用上戏院看,现实比作家的构思更离奇,更残酷,更煽情。
预防艾滋病相当容易,普及教育就能降低感染率。跟艾滋病人握手,浅吻,同池游泳,用同一坐厕都不会传染,不需回避。公开讨论提高防范意识,就象河豚,毒蘑菇一样,想保命就不要吃。
如果感染了艾滋病,可以向谁求助?是不是坐以待毙呢?南非媒体不遗余力宣传预防艾滋病,小册子,避孕套免费派放,我看到不少文章由艾滋病人现身说法。
一位20年前感染了艾滋病的人,跟健康人一样正常地生活,介绍经验说他也曾痛苦绝望过,但消极心理只能破坏体内珍贵的T4细胞。“既然自己打不赢,不如跟它做朋友,”他说“如果我死了,你也不能留在我体内,我们互不侵犯,和睦共处吧。”于是,他严格遵守健康食谱,安排合理作息时间,大量阅读有关艾滋病和科学保健的最新报道,以守为攻,保持免疫机能不退化,病毒真的乖乖受到控制,不跟他捣蛋。
不少
HIV 阳性患者积极参与教育和宣传,骑自行车环游全国募捐,拍纪录片。艾滋孤儿五棵西约翰迅(NKOSI JOHNSON)被白人妇女收养,短促生命大部分时间在医院病床上度过,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曾在国际艾滋病年会上呼吁正视艾滋病,他于2001年六一儿童节去世,艾滋病基金会以他命名,可查阅网站:
nkosi.iafrica.com 。身患绝症者,把体内病毒当成使命,作榜样令万人受教益,比一些健康人活得有意义。
同性恋者现身(COME OUT)跟艾滋病人公开自己病情一样需要勇气,打破沉默就是改变偏见的第一步。今天一些西方国家允许同性婚姻,那里的同志们也曾经历受压抑,受攻击,一步步争取权益,用血写成的历史。艾滋病人要改变社会偏见同样需要大声疾呼。
只要不害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个为同性恋、双性恋者、艾滋病人提供辅导,验血的咨询中心认识
VIVIAN 时,只见她秀发如波,婀娜多姿,柔声软语,只是脸相长得有点男性化,她来要求做义务社工,后来了解到她是变性人,接触多了,还觉得她有一颗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善心。
虽然南非宪法保障不同性取向者平等,但不是同性恋者都会自由表达那么简单,仍然有人不能决定自己的性取向,有人选择与异性结婚,有人过双重生活,有人怀疑染上艾滋病却不敢面对真相。艾滋病感染者需要找朋友倾诉,同病相怜比独自承受要好。如果中国多些这样的咨询中心,家庭悲剧可以减少。不敢见光的隐秘令人窒息,也给勒索犯罪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