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呼声:畅销的各国高格调同志媒体
(作者或来源)
FRED(南非) 和圣经一样厚的《斯巴达年刊》(SPARTACUS)由居世界同性恋出版物领先地位的德国 BRUNO GMUNDER 出版社出版,目前以英、法、德、意、西班牙文注解,罗列世界所有欢迎同性恋游客的国家和地区城市概况,同性恋者处境,服务行业。到2002年为止,《斯巴达年刊》已经30周岁,是国际同志旅游指南的老大哥。
从各个国家/地区所占页数可以看出那里对同性恋开放的程度。因为有大量酒吧,旅店,甚至男伴游服务的广告。比如意大利米兰一市所占页数就比中国,俄罗斯加起来还要多。资料都由读者提供,既然是在德国出版,德国资料比较详尽。美国内容最丰富,其次是荷兰,法国,英国。地名按英文字母排列,容易查找。
同性恋者要受刑罚的国家/地区只有简单几行,比如穆斯林国家,忠告游客入乡随俗,出版社为当地同性恋活动资料保密,以免招致官方干涉。
SPARTACUS不是唯一一份国际男同性恋旅游指南,另外还有美国出版的(今年第16期) ODYSSEUS等,近年还有专门的桑那浴,天体营旅游指南。
西方同性恋者生活有不同程度的自由,从出版物可以看到。如果你可以在书报摊买到同性恋杂志,从中你就可以找到当地的同性恋酒吧和聚会点,还有同志经营或欢迎同志顾客的旅馆饭店,书店俱乐部,海滩游泳池三温暖等。
同性恋群体中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者占相当大比例,作为一个消费群体,属商家欢迎的“单身贵族”。同志律师,地产顾问,医生,设计师在同性恋杂志登广告,服务“自己人”,彼此心照,容易沟通。
同性恋杂志并非如一般人想象中尽是色情,也有高品味高格调推销高尚生活模式如OUT,ATTITUDE,或争取平等权益的政治性严肃刊物如ADVOCATE,有文学,艺术,体育,时装,医学,心理等专栏。美国二战后就已经出现迎合男同性恋者趣味的健身杂志PHYSICAL PICTORIAL。那时同志们还不能公开现身,靠这本以展现健美男性图片的杂志得到慰籍。
随着观念的开放,五六十年代杂志内模特儿身上的布越来越少,甚至裸体仅遮住重要器官,七十年代加入了著名芬兰漫画家“TOM OF FINLAND”呼之欲出的夸张作品。八十年代一切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同志杂志也进入竞争白热化状态,九十年代互联网络的冲击使PHYSICAL PICTORIAL停刊,成为同志珍藏或高价收购的“古董”,它始终推崇阳光下的阳刚之美,不单纯卖弄性感。
高格调的畅销同志杂志基本元素有:帅哥荟萃的名牌时装,健身指南(男同性恋者最热衷的运动),名人专访(不一定是同志),影评书评(同志们的观点),医学知识(爱滋病研究新进展等),广告多不用传统家庭形象。异性恋者可以透过这类杂志了解同志心理。
中国媒体越来越多报道有关同性恋的新闻,公开客观地讨论,起码让这个群体曝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目前充斥媒体的同性恋丑闻听来比较刺耳,但异性恋者包二奶,嫖娼,强奸的新闻能让谁脸红呢?了解多了就不会一棒子打一船人?属于弱势群体的同志更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加强凝聚力,提高整体素质,社会大众自然会正视。
同性恋者消除社会偏见还有一件不容忽视的武器:经济实力。
南非社会对同性恋仍持有不同态度,就象吸烟者和禁烟人士壁垒分明,有必要为同性恋消费者创造一个友好的氛围。开普敦旅游局的总经理雪柔奥津斯基是一位公开的女同志。她为繁荣西开普省旅游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上任初两个月,工资还没有保障,她大胆改革,把办公场所变成集酒吧,网吧,饭店,旅行社,视听艺廊一体的开放式旅游咨询中心,受到各界好评,其他地区旅游局也来 INFO CAFE 取经。
她为不同口味的旅客推出多项旅游套餐,如热爱大自然的,爱艺术的,爱研究历史古迹的,爱品尝珍馐百味的,爱冒险的,悉随尊便。她联合开普敦周围同性恋者经营或对同性恋者友善的商家,出版了粉红地图PINK MAP列出名单,鼓励游客物以类聚,海内外同志慕名而来开普敦朝圣。
我有一位女性密友,家中没有一个同性恋者,却有许多同性恋朋友,最近结婚时除了亲戚,也请了不少男同志朋友赴宴,她的父母都很大方地招呼,也参加过同性恋游行,胸襟广阔。
南非1994年改革后,打破种族隔离制度,以前受压制的社群名义上都翻了身,包括同性恋。很多异性恋者可以接受同性恋亲人,同事,朋友,但偏见仍然存在。
宗教界抗议把开普敦宣传为同性恋游客天堂,在报纸上争论,奥津斯基得到大部分商人( 包括非同志 )的支持。一位医生在报纸上投书“请先清理上帝的门户”,指出他的病人中,有妓女说她们的寻芳客中不乏教会人士,也有忠贞妻子从神职人员丈夫那里传染到性病,卫道士们偃旗息鼓,转而争论妓女合法化是否可行。
同性恋并不是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如异性恋者并没有“选择”去追求异性,两个异性恋普通家庭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性恋也因人而异。
性跟吃喝拉睡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异性恋者对同性恋者的好奇和偏见集中在我们的标签上。“同性恋”这一名词让人自然联想到“性”,只能怪他们想象力不够丰富,古代中国都有很多名词如“相公”“龙阳君”等雅称,我们可以古为今用嘛。越多同性恋者站出来,声音越强壮,神秘感减少,隔阂将会早日消除。
社会上的偏见不只是对同性恋,“白化病”,“羊痫风”等缺陷病人也受到歧视,同性恋内部的歧视也有目共睹:CC(SISSY,女性化的男子),易装癖,肥胖者,老同志都受排斥。抱怨社会对同性恋不公的人应检讨自己是否也戴了有色眼镜而不自知。
如果我有能力办一份中国大陆的“同性恋杂志”,不会突出这个圈子的特殊性,我会用“团结”的概念。旨在消除神秘感,团结男女同性恋,异性恋,社会各界,推动建立求同存异的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