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满堂”成过往 春节凸显我国生活方式变迁
(作者或来源)
李京华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春节的核心就是团圆。然而20多年来的社会变革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中国人带来了更多的价值取向。昔日四世同堂团圆守岁的家庭,正在让位于五花八门的过年方式,春节凸显出中国家庭生活方式的变迁。
今年24岁的杨新成是北京一家银行的职员,他新婚不久即面临着一个困惑,由于他与新娘都是独生子女,在春节里是到父母家过年还是到岳父、岳母家团聚,让这位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难以取舍。杨新成告诉记者:“最终三个家庭达成一致,农历三十一起到饭店吃年饭,守岁过年,然后我们两人到外地去旅游。”在中国,像杨新成这样由“双独”子女组成的家庭近年来正在迅速多起来,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家庭规模已逐步缩小,多半家庭都是三口之家。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将达到千万个,并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随着独生子女夫妻步入社会,中国春节传统习俗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小夫妻面临着到谁家过年的选择。
家庭规模变小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家庭演变的趋势,节日家庭间团聚方式也趋向多元化,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电话沟通亲情已成时髦。
中国政府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82年中国家庭平均人口为4.43人;1990年,中国每户家庭人口下降到3.97人;而目前则下降到3.6人左右。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独居“单身”者、同居者甚至同性恋,不同类型的家庭已司空见惯,虽然整个社会对未婚同居者和同性恋仍持批评态度,但人们对这种现象已表现出更多的宽容。
北京社会学家李晓云说:“春节来自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文化,男权制家族是农业社会的基石,中国现代家庭演变必将对流行几千年的以男方家庭为主的传统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20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年轻人就业地理范围越来越广,追求个性生活的意愿越来越强,也有了更好的经济条件离开父母成家立业。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也必将因此遇到考验。”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春节,随着中国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昔日儿孙满堂共进晚餐那样的情景正在慢慢失去踪影。然而,春节对于每个中国家庭仍然意义非同寻常,人们依然渴望在春天来临之际感受过年的味道,保留在除夕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的习俗,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农历年仍然是一年之始的“岁首”。
今年31岁来自安徽的京城建筑商黄永发说:“虽然这个时候买火车票很难,但我还是要回家。春节是神圣的节日,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黄永发告诉记者,中国农村家族观念依然很强,他手下几百名来自农村的工人春节前无一例外地回家过年。
黄说:“城里的人已经没有大家族的概念,居住在楼房丛林中的一个个小家庭,即便是邻里相互之间也很少往来,也许是强调隐私权,春节邻里串门拜年的习俗正在消失,对于一些城里人来说,春节可能只是一次特殊的长假而已。”
近年来,每逢春节来临,大学生和都市打工者蜂拥登上拥挤的火车和汽车,开始回家的最后冲刺,数亿中国人为赶回家过年创造出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生活在都市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多的小家庭充分利用7天的长假,选择到远离家乡的地方旅行,甚至远至欧洲和美国。“每逢佳节倍思亲,现代生活方式正在改变人们的过节观念,但亲情却不应该因此而被淡漠。”家住中关村的离休教授董海如说,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讲,他们最盼望的不是子女寄来丰厚的“过节费”和远隔千里的电话拜年或网络沟通,更希望子女带领各自的小家庭回家团聚,一起包饺子、聊天,以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