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名中国男同性恋者的情况分析
(作者或来源)
张敏杰 尽管通过同性性关系传染爱滋病的病例还不多见,对于同性恋的社会行为我们真正确知的还很少,然而同性恋者的爱滋病感染率比异性恋者高却是值得注意的现象。同性恋者,特别是男同性恋者,是传播爱滋病的高危人群。同性恋者之所以与爱滋病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是由于同性恋者的身份和交往关系都很隐蔽,难以采取预防措施;二是同性恋关系比异性恋关系具有更大的脆弱性和游离性,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更频繁地更换性伙伴,男同性恋者的多伴侣关系和临时性伴侣关系较为普遍,且多为短暂的性接触关系,因而往往难以确认对方的性病感染状态;三是和同性发生性关系的男子,由于他们采取特殊的性交行为方式,即同性恋者之间的性关系往往与肛交方式相联系,从而增大了性病传染的机会与范围,使之成为易受爱滋病侵害的高危人群。然而这个人群的危险性却很少在公众舆论中涉及。中国的同性恋者与外界相当隔绝,他们对如何保护自身免受爱滋病的威胁知之甚少。正如许多中国的相关资料显示,有关方面对此还相当盲目,公民对爱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肛交、多个性伴侣)的普遍存在仍然缺乏认识,所以同性恋社群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对爱滋病到底有多大的抵御能力还很难估计。尽管相对而言,同性性行为方式的传播不及服毒者之间的传播严重,但由于公众对同性恋本身、以及怎样在同性恋人群中降低爱滋病的感染率等方面的认识几乎为零,所以在中国仍然阻碍了对抗爱滋病的斗争。
目前,中国大陆爱滋病流行已很严重。社会关注同性恋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爱滋病的恐惧。我国卫生部最近报告称,到1998年6月30日,中国“爱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达10676例,其中包括301例爱滋病病人。以往全国唯一没有发现爱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青海省,也于6月底报告检出了这种病毒感染者。这样,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全部发现了爱滋病病毒感染者。”“由于监测人数有限,漏报严重,据专家估计,全国目前爱滋病病毒感染实际人数已超过30万人。”⒄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是爱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中国正在高速递增;另一方面是我国同性恋者与境内外同性恋者的联络正在加强,通过网络的联系使同性恋者在本地和异地寻找性伴侣成为了可能。因此,从社会安全和全民的健康考虑,同性恋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正文】
同性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社会现象。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有它独特的游离于主文化的特征,具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同性恋问题是社会学、人类学、性学等学科十分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目前,在中国大陆认为同性恋行为不道德或不合乎伦理的社会舆论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对同性恋问题的认识,已由“罪恶”向非罪恶转化,这毕竟是一种认识的进步。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作者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收集和整理的中国男同性恋者的个案资料为依据,对中国的同性恋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试图引起社会和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资料收集方法及个案信度
通过浏览国际互联网上与同性恋组织和同性恋研究有关的网页,我发现了“全球华人同志联盟”(International Chinese Comrades Organization)这个国际华人同性恋组织,及“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Gay China)。在“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上,除有大量“全球华人同志联盟”的活动信息外,还分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显示与此网络有联系的全球华人同性恋者的个体信息。这些信息由入网者根据网页上提供的电子登记表要求,以英文自愿输入有关资料,内容包括:①本人浑名;②出生年、月、日;③所在国家、州(省)、市;④电子邮件地址;⑤主页网址;⑥留言等六项。当入网的同性恋者将该登记表发出时,入网时间被自动记录下来。根据“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的统计器显示,自1996年9月15日至1998年3月27日,有1809288人次打开过该网页;两天后,即1998年3月29日,访问次数增至1833228次;至4月14日,访问统计已达2022254次。由此看来,在国际互联网上该网页有极高的访问频率,平均每天有近12000人次从世界各地对该网页进行过浏览或联络。
为了研究中国的男同性恋者的情况,我于1998年4月下载了“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所保存的全部中国大陆提供信息者的资料,剔除了重复的个案资料,确定所研究的对象仅为中国内地的同性恋者,并对部分地区的资料重新进行了归类和字符转换,共收集了714例个案资料,他们分布在中国内地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由于“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所记录的个案资料缺乏反映文化背景和婚恋情况的信息,我通过电子邮件向中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100名同性恋者发出了问卷表,有51名人士回答了我的问题。
同时,为了对中国内地同性恋者与国外华人同性恋者进行比较,我还下载了同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英国、日本、新加坡四国入网的华人同性恋者的资料。
通过“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所收集到的中国内地男同性恋者的资料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研究对象的同性恋者身份是自我认同的。在中国大陆,同性恋这种性倾向至今为舆论及一般人所不容,同性恋者大多有家庭、有亲友,又碍于单位、同事的舆论,所以对自己的身份往往不敢公开认同,活动处于非常隐蔽的状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内地的同性恋者通过互联网主动与“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建立联络关系,这表明他们对自己的同性恋者的身份具有自我认同性。在华人同性恋者的圈子里,“同志”一词已被接受为称呼男同性恋者、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转性身份者群体的代名词。
其次,研究资料的内容是可靠的。所有收集到的个案资料,都是由自我认同为男同性恋者的个人自愿提供的,他们向网络输入的个人信息基本上是可信的;他们在留言栏内所填写的内容,是发自内心世界的期盼、渴求、焦躁、呐喊与挣扎,是在国内的社会学调查中难以获得的资讯;他们希望获得理解、同情、信任、支持和关怀,虽然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所反映的心理与情感,无论是理性的或是野性的,都是真实的流露。
二、对714名中国内地男同性恋者的资料统计和分析
根据国际互联网上的记录资料,至1998年3月底已有七百余名中国内地的男同性恋者向“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输送了个人的信息,并表达了欲与其他同性恋者建立联系和交往关系的愿望。经过初步的统计分析,他们的情况大致有以下特点:1.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态势。所谓分散,在中国内地除西藏、宁夏、甘肃、山西、海南、江西、安徽等七省、自治区外,其余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男同性恋者的个人资料上了“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人数分布呈东高西低的特点。所谓集中,这些入网的男同性恋者以居住在沿海开放城市为最集中,尤以北京、上海、广东加入网络的人数最多,分别为105人、219人、148人。从城乡和行政地域的范畴来分析,目前未发现有农村的同性恋者加入该网页,占82.5%的城市入网者居住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其余17.5%的入网者则基本上是居住在东南沿海开放城市的同性恋者。2.入网男同性恋者人数增长速度快、幅度大,并形成从沿海向内地扩散、省会城市向其他主要城市发展的趋势。根据下载资料统计,至1997年12月中国内地仅有266名男同性恋者在“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上输入了个人资料(缺北京的统计资料),但1998年头三个月即有448名新入网的同性恋者,增长幅度是1997年的183.5%。其中1月有103人,2月有168人,3月有177人;且地处边远的贵州、云南、内蒙、新疆等地也有了与境外华人同性恋组织网络联络的同性恋者。3.中国内地入网男同性恋者以青年为主体,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6.6岁,年龄最小者只有16岁;但35岁以上的入网男同性恋者在北京、上海、吉林、辽宁、浙江、广东、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和直辖市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年纪最大的为46岁。与同期接入“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的国外华人同性恋者的平均年龄相比,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国和日本的华人男同性恋者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上,中国的男同性恋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上述国家,也略低于新加坡(表1)。4.与“全世界中国人同志网页”相联系的中国内地男同性恋者是一批高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根据部分省市自治区51名男同性恋者所提供的文化教育程度的资料统计,其中高中毕业者2人,占3.9%;大专学历者7人,占13.7%;大学本科毕业或在校大学生33人,占64.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或在读研究生为9人,占17.7%。发人深思的是,在这51人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