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舞蹈训练、武术训练……但听说过排便训练吗?排便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吗,还用训练?
由于都市人不良的排便习惯,导致盆底肌肉紊乱,使得排便能力减退,甚至丧失。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 六医院(附属肛门肠病医院)在广州首开先河,把“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排便行为训练,受训者全部为长期便秘患者。
“排便要100多块肌肉密切配合”
如厕看报长期忍便容易便秘
排便训练是如何进行的?记者到“排便训练营”———中大附属第六医院生物反馈治疗室一探究竟。
一台电脑操作台,两张洁白的床,右边的床是进行肛肠动力检测,左边的床上则可进行生物反馈训练。
“排便是个非常精妙的过程,100多块肌肉的密切配合……”等候在这里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任东林,在一张纸上一边又画又写,一边讲解着排便的原理,“当食物残渣从结肠进入直肠后,直肠膨胀产生便意,肛门口上方2-4厘米的‘肛垫’上有丰富的感受器,识别了粪便信号后传输给大脑,这时腹肌收缩,腹压增大,肛门随意肌收缩,直肠上提,同时肛门括约肌放松……粪便才可以排出。”
任东林解释,排便本来是人与生俱来的功能,但由于一些都市人长期不良的排便习惯,却导致这种功能的减退和丧失。比如,有人喜欢如厕时看书读报,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这样长此以往会导致排便肌肉精细控制能力下降,拼命用力,该收缩的肌肉却紧张不起来,当然就无法顺利排便,形成长期便秘。
再比如,直肠内有30-50毫升的粪便时就会产生便意,有的人长期忍便,可使直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过多而使粪便干燥,产生便秘,甚至会导致直肠、结肠扩张,形成巨直肠、巨结肠。
据中山大学附属肛门肠病医院统计,在便秘患者中,有六成都是由于不良排便行为导致的。“借助画面训练排便正确用力”收缩放松括约肌尝试各种姿势
22岁来广州打工多年的男青年小林就属于这种情况。他受便秘困扰许久,每次排便时他使足了劲,就是拉不出来,使的劲越大越拉不出来,不得已每次都要借助泻药、开塞露。来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导致便秘的原因,是该放松的肛门括约肌无法放松。
于是,小林来到生物反馈治疗室开始一个疗程的“排便训练”。
一支像“圆珠笔”粗细的压力传感器插入小林的肛门,然后他就模拟排便时那样收缩、放松肛门,这时电脑显示器就可显示出小林的括约肌肌电图。“如何用力才能精确控制100多个排便相关肌肉是很抽象的,画面可增加‘直观性’,患者通过反复训练,能找到正确的排便用力方式。”任东林解释。为了增加训练的亲和力和趣味性,肌力控制训练多用小游戏的方式进行。小林选择的是猴子接香蕉的游戏。当香蕉向下落时,小林想控制小猴子向左走,就必须控制肛门,收缩括约肌,如果想让猴子向右走,就必须控制肛门,放松括约肌。小猴子接到的香蕉越多,分数越高,就说明肌力控制得越好。
小林的难题就在肛门括约肌无法放松,一开始他的游戏得分很少,几乎都想放弃了。训练师鼓励他在治疗室里尝试各种姿势,找出一个最能帮助他放松的,再开始训练,并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小林尝试了站姿、卧姿、蹲姿……最后发现全身瘫坐椅子上,双手向后仰的姿势,最有利于他自如控制排便肌肉。
经过几次训练后,小林的“猴子接香蕉”已能打出很高的分数。在家里排便时,他就按照训练时掌握的用力方法进行。
“长时间驾驶易盆底肌肉紊乱”
别让孩子坐在便盆上玩玩具
采访中,任东林告诉记者,他们在临床中发现,由于盆底肌肉功能紊乱而导致长期便秘的患者中,久坐职业者居多,特别是需要长时间驾驶的司机,据分析,路途的颠簸和长途驾驶的忍便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产后女性,尤其是难产和巨大胎儿的分娩中可能造成盆底肌肉和神经的损伤,也易出现盆底肌肉功能紊乱。
专家提醒,长期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对健康非常重要。长期便秘会导致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长,酵解后产生的毒素,以及粪便硬结后的机械性摩擦,都可能破坏肠壁的防御系统,增大大肠癌的发生率。毒素进入体内还会导致神经中毒,日本的研究也显示,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有相当比例年轻时都曾出现便秘。
良好的排便习惯要从小养成,孩子坐在便盆上玩玩具、看电视……都会分散注意力,长此以往易导致便秘。家长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孩子坐在便盆上如果3-5分钟仍无法排便,即可放弃。
本文由会员直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