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论坛昨晚在广州大学城广外举行,讨论大学生的“性”趣问题。李幼欣曾强摄
广东计生委主任张枫,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陈枫的专访,谈到同性恋话题时,张枫说“同性恋不是变态,也不是病,不应该受到歧视”,对于同性恋者迫于压力与拉拉组成的“形式婚姻”,张枫提醒说,男女同性恋者组成“形式婚姻”要慎重,“一旦处理不当,日后就会滋生很多纠纷”。
据悉,这是内地地方官员,罕见的对同性恋议题正面表态。
记者:30年来中国性观念变化的一大标志,就是对同性恋的宽容度日益提升。北京奥运会上澳大利亚跳水运动员小马修夺冠后坦然公开自己的“同志”身份,而大多数中国观众已经能够平静对待。
张枫:现在中国人已经知道,同性恋不是变态,也不是病,而只是个人性取向的差异,就像左撇子一样,也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现象,不该歧视。这几年,通过《蓝宇》、《断背山》这些“同志电影”的传播,让公众也看到这个人群也有美好动人的爱情和追求,社会宽容度越来越高。
这次性文化节,我们组织大学生辩论性话题,其中一个就是“如何看待身边的同性恋”,大学生的宽容度之大让我们也有些吃惊。
记者:今年以来,“同志”找“拉拉”(女同性恋)结“形式婚姻”越来越热。你如何看待?
张枫:这种新的“形式婚姻”,让双方都能应付父母的追婚,又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是一种权宜之计。我表示理解,但建议要慎重考虑,一旦处理不当,日后就会滋生很多纠纷。
记者:一边是婚外性行为、一夜情的盛行,一边却有大量夫妻的“无性婚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枫:无性婚姻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有老夫老妻性生活“审美疲劳”的原因,社会急速发展造成竞争压力加大,“朝九晚五”之后还得忙于加班、应酬,有些“成功人士”回家已是夜深人静,非常疲惫,给“性趣”打了折。有人把无性婚姻比喻成“跛足的行路人”。虽然说性不是构成婚姻的唯一基石,但没有性爱滋润的婚姻确是沉重。
去年有专家建议“良家妇女要向AV女优学习性爱技巧”,引起争议。其实性爱的方式丰富多彩,夫妻之间应开放观念,不断学习、尝试新的性爱方式,这有利于巩固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和谐。
婚姻是情感的归宿,没有感情的婚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婚姻,也不应该存在于文明社会中。我们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同性恋人士的情感和权利也应当得到充分尊重。这也是和谐社会应该做的。所以我们不应当是让同性恋人士选择形式婚姻这样的权宜之计,而是应当让同性恋人士获得婚姻的权利,这就是同性婚姻。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思想解放的先驱,对待同性婚姻问题,步伐应该走在前面。建议《广同》组织同性婚姻问题的讨论。
张枫:这种新的“形式婚姻”,让双方都能应付父母的追婚,又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是一种权宜之计。我表示理解,但建议要慎重考虑,一旦处理不当,日后就会滋生很多纠纷。
很赞同,这个提醒。
造成形式婚姻大量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同性恋人士迫于社会压力的形式婚姻是其中的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婚姻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繁育后代,保证物种的延续;二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可以使得家庭稳定,而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是现代婚姻已经不完全是为了这两方面的目的了,人口的暴增已经到了需要控制后代繁育的地步,所以现代婚姻的目的已经注入了许多新的内涵,我们必须对婚姻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形式婚姻在文明社会是否应该存在值得深思。
我想赞同文中说到的.但是有一点我是要说一下的:文中说: "这次性文化节,我们组织大学生辩论性话题,其中一个就是“如何看待身边的同性恋”,大学生的宽容度之大让我们也有些吃惊。"我买几个问题,那大学生是什么年代的,80还是90啊,中国是大学生比较多还是贫下中农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