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儿女坦露同性恋或双性恋性向的反应
(作者或来源)
蓝波 编译 taohong@aol.com 为父母和心理健康业人士所著,或是由此等人所写的个人故事、流行手册以及自助书籍经常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年轻人向父母自我表露同性恋或双性恋的性向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场家庭危机。这类文著宣扬的观点认为没有比这类的坦白更难让父母接受的事情了,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也会因此受到无可挽回的伤害。文章的作者们常会描写父母如何为他们的子女不是异性恋、为他们身为父母的困境、以及为他们失去的梦想而难过。
按照一些典型的模式所说的,父母从初期的震惊,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对孩子表示接受。众多的此类模式参照了库普勒-洛斯(Kubler-Ross)在1969年最早描述的临近死亡的人们典型要经过的过程: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照这类模式所言,在年轻人公开自己的性倾向之后,父母会开始他们自己的“亮相”过程。他们必会因此重塑对子女的期待和目标。虽然这种观点非常流行,但是实践研究却很少验证实际生活中父母对得知子女的性少数身份后哀怨其所失的过程。通过回顾相关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还没有公开(性少数倾向)的青少年所期待的父母负面反应要超出已经向父母亮相了的青少年实际得到的反应。当然,不愿公开的青少年有可能准确地预测到面临的风险,因而明智地决定不亮相。换句话说,能可靠地期待父母接受的青少年更有可能选择公开(其性倾向)。
2)青少年很少期待流行读物中报道的父母的极端反应。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人表示担心如果公开性倾向的话,他们会受到父母施加的肉体上的伤害,或被逐出家门。
3)许多的父母在得悉(子女性倾向)后并不表示震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怀疑自己的儿女或是与众不同,或是毫不寻常,或者不是异性恋。最易在父母的意识里播下疑种的,是子女超越其性别常
规的行为或兴趣。在他们的意识里,超越性别常规总是与同性恋倾向有关。因此当他们的子女在青少年时期表白(性少数倾向)时他们不会为之震惊。我们还无从得知这些“有疑”的父母是否会改变他们对子女坦白的最初反应。
4)最常见的父母初期反应是难以置信、否认或是沉默。许多父母会把儿女受同性的吸引归罪于自己,因而感到内疚。相对少数的人会表示不容,或是试图转变儿女的性倾向,或者口头上威胁要停止金钱和感情上的支持。排斥、狂怒或肉体攻击则更为少见。极少有青少年被逐出家门或受到肉体伤害。
5)青少年通常最先向同龄人或兄弟姐妹透露性倾向。与这些人相比,父母的反应往往更为消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支持这一论点的数据来自青少年的报告而非他们的父母。这些回顾性的报告是在事发后多年甚至上十年后才收集的。
6)在经过最初的震惊或证实已有的怀疑后,父母们会相对较快地开始接受子女的亮相。如果前述的否认、愤怒、沮丧和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确存在的话,这些步骤对多数的父母都持续甚短。母亲们更容易感到愤怒和内疚。父亲们则经受更多的否认和对子女的排斥。
7)在最初的坦白后,子女通常比父母更少体验到亲子关系有正面的改变。父母的实际接受程度要比子女所报告的偏高,这是由于对双亲的抽样在本质上是有片面性的,例如他们可能来自象P-FLAG一类的组织。这些组织的使命就是帮助父母们进入接受的阶段。
8)双亲的消极反应可以部份归咎于他们对同性恋现象的接触相对较少。因此许多父母声称他们不理解同性恋,对之持有通常的偏见,或是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事。
9)在一定程度上,父母担心可能失去自己在子女生活中的地位,这一点激发了倡导接受儿女性倾向的运动。
父母们对于子女公开性倾向的反应差别很大。有些人深受震惊,报之以怒气或否认。而另一些人则意识到这种事情不可避免,因而表现出接受和无条件的爱。相对较少的一些父母则排斥他们的子女,对他们发泄怒火,施加肉体折磨和性摧残,或者在子女坦白后将他们驱出家门。如果说震惊和否认会在子女坦白后发生的话,这种反应并不是所有父母必然会有的。
从总体上说,实践性的文著非常软弱无力。只有一篇发表的研究文章从青少年和父母的双方试点上追踪父母的反应的进展。然而即使这个研究中的成年人也并不是被调查的青少年的双亲。据我所知,没有一篇已发表的研究同时包括了性少数的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或者追踪了双亲在最初反应之后的态度的发展。所以迄今为止的实践性研究虽然对我们理解亲子关系很有帮助,但是它们未能直接触及父母接受同性恋或双性恋子女所经历的过程。显而易见,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澄清并影响父母得知子女性倾向后的反应和感情发展,这些研究要包括男女两性的青少年和父母,同时要涵盖子女坦白后的短期和长期的结果。现有的资料不足以证明父母们遵循某种模式这一观点。父母对同性恋或双性恋子女反应的跨度、发展和内涵,很有可能是非常之广阔,无法用某一种模式简单地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