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宗沛:《范宗沛与孽子》
(作者或来源)
广同转载
七十年代的文学巨著《孽子》,是文坛长青树白先勇先生的唯一长篇小说。他所写的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揭发了社会上存在,却不被公开讨论的议题--同性恋情。但就如白先勇说的,“在《孽子》中,我主要写父子关系,而父子又扩大为:父代表中国社会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对待下一辈、对待同性恋子女的态度----父子间的冲突,实际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成书距离现在将近30年,如今台湾公共电视将其拍摄为二十集的电视影片,于2003年的2月中旬上映。导演曹瑞原以电影的质感拍摄了这部描写七十年代台湾社会的故事,并且找到了台湾的“配乐鬼才”范宗沛来做这部戏的配乐。因为剧好,音乐还要更加分。擅长演奏大提琴,音乐风格既具深沉、压抑的色彩,又具备迸发的张力,个人音乐美学独到的大提琴家范宗沛,在配乐的领域上,曾经做过近20部的电视、电影配乐,得到过的配乐奖项如“金马奖最佳电影配乐奖”、“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奏唱片奖”、“亚太影展最佳电影配乐奖”、“金钟奖最佳音效奖”等。虽已颇有成绩,但他说他已经不想玩了,因为他说:《孽子》的配乐已让他很尽兴,如果之后再做配乐,将是另一个里程碑的开始。
因为要做《孽子》的配乐,范宗沛反复的看了无数次,直到掌握导演拍戏的节奏,捉到了戏的节奏,范宗沛做配乐就不需要边看戏边套音乐,而是他能随着戏的韵律,做出戏的呼吸的音乐节奏。
在看得“入戏”后,范宗沛更能了解《孽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他说:“在那个年代里,我越过了一层的纱窗,看到里面去,这些人在寻找一种安全的感觉,同性恋是很表面的事情,这是某一种人在某一种时代,寻找一种可以生存的空间。”于是,“打破对《孽子》只是同志题材的想法,抽掉这曾令人模糊的纱网之后,我看到的是亲情、友情,还有因为特殊而产生的挣扎压抑的情感!”
范宗沛在做出《范宗沛与孽子》电视原声带之前,曾大方向做了五首曲子,直到第六首,导演才说这是他所想要的音乐旋律。抓稳了导演要的表达的情感,就好像找对了一种酵母菌,放在不同的面团里,就创作了全部的配乐。做配乐与导演是密不可分的,范宗沛将这样的限制视为一种挑战。这也是做配乐的大乐趣。
范宗沛并表示,他反复认真地看了所有的剧,并且到戏的后半段,所有演员大家开始“飙戏”,进入角色,戏演得更活了。范宗沛并且特别欣赏资深演员丁强在剧中的表现,说他已经进入了角色,游刃有余地畅快地演出有“痞子”性格的新公园里的老大哥,并视他为整个精神的代表与压轴人物,带给他创作的灵感。
这次创作孽子,范宗沛表示曹瑞原导演给他很大的创作空间;曹瑞原也表示,一但感觉抓对了,接下来也就放手让范宗沛创作,因为他想要的是一种独立,若没有戏剧,也能属于孽子小说的一种音乐。范宗沛也掌握并表达了这样的情境。
《范宗沛与孽子》是范宗沛为孽子制作的电视配乐,12首曲子。主要乐器是大提琴。钢琴的部分,是范宗沛的好搭档林海所演奏。其它的配器还有双簧管和口琴,专辑都是真实乐器。其中一首《杨柳》原曲,是好朋友林海作的,是导演举例的“让人又快乐又想流泪的音乐”。BONUS《什么》,也是林海原创,前面一段口白为金士杰跨刀演出。
说配乐,不如听配乐。在看《孽子》的时候,你会发现配乐在剧中的角色,就像一个戏演得生动的主角,没有他,剧也就缺乏了一种精神与丰富完满。抽离《孽子》影像,若单纯听《范宗沛与孽子》,这仍是一张很会说故事,并且说得动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