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谁决定同性恋?遗传可能性极大也有社会因素
对本文使用道具点击此处可在线向本栏目投稿
点击次数:
本站发表: 2013-08-12 22:02
最后编辑: 红狐
最后编辑: 2013-08-12 22:10
原载: 南方都市报

阅读推荐

  • 十年来,同志在追求什么样的爱情十年来,同志在追求什么样的爱情十年踪迹十年心 有过激情,有过热情,也有过天真的承诺 有人找到了自己的伴侣,隐于市 有人和伴侣接受了开放关系 有人结婚去了有了自己的家庭 多数人分分合合 还在爱情的旅途中寻寻觅觅 十年,数着很长,过着很短 十年后,爱情是什么样的 我们想要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
  • 动动手指头几分钟就能领取红包!!!动动手指头几分钟就能领取红包!!!动动手指头几分钟就能领取红包啦!!! 宋体; 为了解男性人群对尖锐湿疣疫苗的相关态度和行为情况,我们拟对男性人群展开此项调查,以为开展后期的尖锐湿疣疫苗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调查,我们需要了解您的一般情况及对尖锐湿疣疫苗相关态度和行为情况,全程采用匿名形式。调查不会对您的健康和隐私造成伤害,同时我们保证对调查中所有可能涉及到您个人隐私的问题,给予严格保密。 用手机扫描下面二维码就可以领取红包啦!!!
  • 活动:与爱同行活动:与爱同行
  • 十年来,同志在追求什么样的爱情十年来,同志在追求什么样的爱情十年踪迹十年心 有过激情,有过热情,也有过天真的承诺 有人找到了自己的伴侣,隐于市 有人和伴侣接受了开放关系 有人结婚去了有了自己的家庭 多数人分分合合 还在爱情的旅途中寻寻觅觅 十年,数着很长,过着很短 十年后,爱情是什么样的 我们想要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
  • 谈起性和健康你会想到什么呢?谈起性和健康你会想到什么呢?我们现在的“SEX-HEALTH图片大赛”正火热举行中哦!
    把你的想法注入到照片,图画,设计(图片或文字)与我们分享吧!
    本次大赛将会给大赛前三名颁发奖励(第一名的奖励是iphone6一台,第二,三名将会有惊喜奖品)!

    想了解详情请点击http://www.seshglobal.org/sex-health

  • 《被阅读的艾滋病患者》《被阅读的艾滋病患者》8月初的一天,深圳连降暴雨,但南山区的一家咖啡馆内却是人头攒动。来自香港的张锦雄Ken仔(以下简称Ken仔)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发表演讲。倘若不是Ken仔自曝,或许不会有人知道,这个精力充沛的演讲者是个艾滋病人,并在18年前因此而濒临死亡。

谁决定同性恋?遗传可能性极大也有社会因素

(作者或来源) 红狐

上周六的小谷围科学讲坛,南方都市报邀请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就“科学性学视野下的同性恋者”进行讲座,与在场观众就同性恋的形成因素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性恋到底是生物本质决定,还是社会环境导致?以下是南方都市报8月12日的报道,关注最新的同志资讯和广同活动信息,请添加广同官方微信帐号g_club。

 

 

一个人的成长受到三种力量的左右:他父母的意愿,他的际遇,他本人的意愿。而一个人成为同性恋者不是因为父母的意愿,也不是他自己的决定,而是一种际遇。就算这是遗传决定的,一个人带有何种遗传因子,对他自己也是一种际遇罢。既然这不由他本人决定,同性恋就不是一种道德或者思想问题。我们想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同性恋者像其他人群一样有一些负面的现象,比如喜新厌旧、对恋爱对象不忠诚,对妻子家人隐瞒自己真实性倾向等等,这些或者可以说是思想或者道德问题,有一些具体的人应当为此负责。但不应该让全体同性恋者为此负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李银河

 

“我是带着问题来的,我表妹是一个同性恋者,家里人为此焦急万分……”;“我也是带着问题来的,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毫不掩饰地告诉我,自己是同性恋者,我真想把这种情况扼杀掉……”前日,由广东科学中心和南方都市报联合主办的小谷围科学讲坛,邀请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就“科学性学视野下的同性恋者”进行讲座。头戴浅色礼帽,身穿绿色休闲T恤的彭晓辉一出场,就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不少观众带着问题而来,现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世界并非“非男即女”而是“多元存在”

  

彭晓辉说,传统认为“同性恋”是指既有同性性行为,也有同性性接触欲望的含义。但异性恋者也有同性性行为,同性恋也存在异性性行为。随着研究的深入,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他认为讲座的主题为“科学性学视野下的同性性接触和性倾向”更准确。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性别”包括了三个层面,一是生物学上的性别,由性腺、性激素、性染色体、内部性器官和外部性器官决定。第二个层面是社会赋予的性别,以及这个人自己从内心体验到的,感觉自己是男的还是女的。第三个层面是自己到底是喜欢同性还是喜欢异性,即性取向。由于涉及到这三个层面的7个因素,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存在很多种组合。“就是说并不会因为生理特征是男性,这个人自我感觉就一定是男性。”

 

彭晓辉举例说,他认识一个女学生,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三十多岁了。她除了必须要用卫生巾之外,几乎不用任何女性用品,她从内心感觉自己是个男的。后来了解发现,她非常特殊的童年经历导致出现这一现象: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家,周围步行到达范围内全都是男孩。从小到大,她一直混在男生堆里摸爬滚打,过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直到月经初潮,她才知道自己和同伴们不一样。她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所以此后也一直过着男生一样的生活。

 

在第三个层面性倾向问题上,彭晓辉说,大多数个体发展成明显的对另一性的性伴有性喜好,即异性恋。但是,少数人对男性和女性都有性吸引喜好,称为双性恋,甚至还有更少的人主要对自身性别的性伴有性吸引喜好,即同性恋。

 

彭晓辉强调,由于这三个层面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因此存在各种组合的可能,因而是多元并存构成一个整体,并不存在性多数和性少数群体的概念。社会应该认同和包容同性恋群体。

 

同性恋形成有生物也有社会因素

 

在不同群体中,同性恋者总以一定比例存在已经成为共识,但同性恋者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一直以来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生物本质决定,有学者认为是社会环境导致。

 

有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同性恋者脑部结构中的某个区域和异性恋者不同,认为这是生物因素导致的证据。曾担任过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的彭晓辉认为,这一证据不具备证明力。但其它大量间接证据证明,绝对的同性恋者,由于遗传决定的可能性极大。

 

彭晓辉说,从生物进化的宏观视角来看,生命起源于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生命,继而不断进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性行为模式,包括雌雄同体的动物。有一种蜥蜴只有雌性一种性别,通过无性生殖繁育后代。因为它们不能交配,它们通过角色互换(一个表现出雄性行为,趴在另一只身上),相互刺激对方。这时两个雌性都会受精,生下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后代。

 

就同性性行为观察而言,“哺乳类、鸟类、爬行动物等等几乎任何门类的动物都有同性性行为的现象。我不敢说每个物种,但是每个门类都有这种现象。”“现在还没有找到控制性别的某个具体基因或者基因组,但一定会找到。”彭晓辉说。

 

彭晓辉介绍,从性的三个层面来分析,第一层面生物方面的“性”通过遗传获得,是非常稳定的,发生畸变的几率大约只有1%,第二层面的社会赋予的性和自我性别认同,以及第三个层面的性取向,其多元变化的几率呈现递增关系,而且主要由社会因素决定。如上述女生的例子,就是典型的社会因素影响。

 

彭晓辉幽默地阐明自己的性别。“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大家可以看到我的生理特征是男性。社会告诉我,我是男性,应该穿男性的衣服,所以我这个牛仔打扮,显然是认同自己是男性的。但我不告诉你我自己内心感觉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你还是不知道的。我现在告诉你,我的自我认知是男性的。而我的性取向现在不能直接向大家证明,但是我已经结婚生子。间接证明了我的性取向。”

 

彭晓辉表示,不管这三个层面是否重叠一致,都是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别人来评价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80%人群具有双性性取向?

 

“完全同性性倾向的人只占总人群的3%~5%,完全异性性倾向的人占总人群的10%~15%,而大约80%的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双向恋的情况。一生中哪怕有一次同性性接触也算在内的。”彭晓辉介绍了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西金的“性标尺”。这是西金1948年公布的研究成果,这一标尺数据,来源于美国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广泛调查而得出,访谈对象达到1.2万余人。

 

西金把性倾向分为7个等级,0级为完全异型性行为者,6级为完全同性性行为者。而中间5个等级均为具有双向性行为者,等级数值越大,同性性倾向程度越高。

 

这个研究成果受到现场听众质疑。西金教授的校友,一位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美国听众提出疑问:金西教授的这个结论来自几十年前的调查数据,到今天是否还具有价值?

 

彭晓辉表示,虽然这个调查是几十年前在美国完成的,现在来说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但“应该还是差不多的。金西的基础研究成果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异性恋和同性恋是程度问题”。

 

现场互动

 

家里有小孩是同性恋,家长该怎么处理?老师遇到同性恋学生该如何“引导”?前日的小谷围科学讲坛结束后,不少观众带着困惑和苦恼向专家求解。也有同性恋者向记者讲诉自己的故事,倾倒苦水。

 

A 小学老师的困惑:越来越多学生坦承自己是同性恋

 

言梧是广州海珠区某小学的老师。她说,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在这个问题上也遇到了困惑。她说,自己主要教授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有的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来看我的时候,女生会毫不隐晦地告诉我她有一个女朋友,男生告诉我他有一个男朋友,感觉近些年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言梧说,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困惑。学生在她面前说自己的同性取向时毫不掩饰,非常直接非常坦率。言梧说,这可能是因为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有良好的沟通基础。我们也鼓励学生任何问题都可以谈。但是学生又叮嘱千万不要告诉他们父母。“有的学生直接就说,如果父母知道了,会打死我的,这是他们的原话。”

 

言梧说,学生告诉她自己是同性恋者之后,回忆孩子们以前的表现发现,一些女孩子在五六年级的时候确实有些苗头。“有些同性恋女孩子从来就不喜欢穿裙子,爱留短发,有的还喜欢和男孩子打架。”当然,并不是有这些特征和行为的就是同性恋者。

 

言梧说,在小学、中学以及大学里面,对孩子的教育,刚好又缺少了这一块。因此,最开始有学生和她聊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惊讶。自己的学生怎么会是同性恋呢?这些孩子今后怎么去面对家庭和这个社会呢?而且到现在,这些孩子已经不再掩饰这个问题了,还不时跟她讲自己和同性伴侣的生活琐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有些束手无措,我们如何在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应对这个问题。从我个人内心来说,我的真实想法是想把这种情况扼杀掉,所以我很想请教一下彭教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

 

彭晓辉:我们教育者不应该先入为主,在孩子的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普及科学性学,按照它的性生理、心理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内容。

 

B 同性恋丈夫如何让妻子接受现实

 

在现场一位观众表示,他是专门替一位朋友前来的。因为他朋友是一位男同性恋者,但是已经和一位女士结婚了。因此这位朋友生活在痛苦和苦恼之中。他想告诉妻子自己是同性恋者。“他现在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减少对妻子的伤害。所以我想听听教授的意见。”

 

彭晓辉:这个问题很简单,让他妻子先学习科学性学。等对同性恋有所了解之后,可能会更加理解。

 

C 表妹同性恋10年,家里希望她至少要生孩子

 

“我表妹已经有10年同性恋生活历史了,我的姨妈跟姨夫特别的焦急,希望她至少要生孩子。”一位先生带着家庭的苦恼来到讲座现场。他说,他表妹今年已经30岁了,但是同性恋的身份令家人非常苦恼。

  

他说,在和表妹深入沟通中了解到,表妹的女朋友10年前看A片(黄色录像)发现,原来两个女人也可以进行性行为。两人在网络上认识之后,一拍即合,随后便同居了一年。他们也发现,表妹在两个女孩子里面是呈现男性角色的特点。

 

这位先生说,针对这种现象,表妹本人和家人都陷入深深的苦恼。他作为表哥,曾与表妹进行过深入的沟通,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很难改变她只喜欢同性的事实。她内心只喜欢和同性在一起,而他姨父姨母是比较传统的人,虽然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最终接受了女儿是同性恋的事实,但对此还是非常忧虑。“他们还是希望女儿至少能生个孩子。“我表妹和家里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立场,双方陷入僵局,难以调和。我今天就是带着问题来的,希望寻求一个打破僵局的办法。”

 

彭晓辉:这个问题至少我去荷兰时没有发现是问题,甚至在台湾地区也已不是问题。瑞典会有一对女同和一对男同组合成复合家庭,生了孩子之后,各自领几个小孩开始新的生活。但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在法律上也是不允许的,确实是一个问题。

 

具体来说,这更多取决于你姨妈姨夫他们的认知,让他们明白你女儿就是这种状态,如果试图改变,不但对她不利,而且扼杀了她的幸福。同性恋者是否需要生孩子,取决于个人选择。所以能不能去领养一个孩子呢?其实孩子是养亲,不是血亲。这种方式能接受吗?(观众:肯定不能接受)那只能一定要通过我们的呼吁改变我们的法律环境,改变我们的文化环境,我们每个人都要弘扬科学的性学。

 

课外讨论 能用学校性教育引导“摇摆的学生”吗?

 

言梧想要“扼杀”越来越多同性恋现象的心声,在现场招来同性恋者颇为激烈的反击。他们认为,作为老师更不应该“扼杀”这种现象,因为他们是天然存在的。小谷围科学讲坛结束后,言梧和自己大学时的心理学老师宋老师,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惑,与南都记者展开一番讨论。

 

宋老师:在讨论之前能否问问你(记者)的立场是什么?是不是同性恋者?

 

南都:我本身不是同性恋者,也没有立场,只是想了解一下大家面临的问题以及听听大家的看法。

 

宋老师:那就好,大家可以放开来讨论。

 

南都:言梧接触的学生里面大约有多少比例的孩子表达自己是同性恋的情况?

 

言梧:10个人里有一两个,主要是女孩子。

 

南都:宋老师和言梧都希望“扼杀”掉越来越多的孩子有同性恋现象吗?

 

言梧:可能“扼杀”这个词用得重了一点,但是我没想到现场同性恋者的反应会那么大。

 

宋老师:彭教授也说了,有一些同性恋者是天生决定的,有一些是后天社会因素,我觉得针对那些还在摇摆的孩子,就应该将他们引导到异性恋群体中来。

 

南都:为什么一定要朝这个方向引导而不是遵循孩子自由选择?如果朝同性恋发展你觉得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吗?

 

言梧:现在的情况也说明了,同性恋者今后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压力,有家庭的还有社会的等等。既然可以引导到同性恋方向也可以引导到异性恋方向,为什么要朝那么麻烦的方向去引导呢?

 

宋老师:我也认同言梧的观点。我们需要一个类似西金教授那样的标尺。在这个标尺一定要可靠的前提下,让大家都知道。然后各自可以对照这个标尺属于哪个范围,同性恋的程度到底有多强烈,如果是天生的,或者后天影响到已经不可逆转了,他自己也觉得那样很好,那就遵循他自己的选择,社会也应该理解和包容。如果不是生物基础决定的,而且还是孩子,还在摇摆,那就应该将他引导到异性恋方向。

 

言梧:现在最麻烦的是学校教育里面缺了性教育这个环节。所以老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事情确实是可以做好引导的。比如我们学校有个很有经验的老师,在他的引导下,男孩子表现得很勇敢很绅士,坐车会主动让女士先上,女生也表现得很温婉。那些男孩子明明自己害怕打针,但是咬着牙打完针还要鼓励女生说,一点也不痛。所以我觉得引导很重要。

 

采写:南都记者 刘军 实习生 陈燕

统筹:南都记者 陈实 严慧芳

相关连接

      8/22/2013 2:45:00 PM

      无效通行证血糖

      由于